睡眠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关键。我们一生中,睡眠时间几乎占了三分之一,每天睡眠时间的长短成了反映整体健康的重要指标。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,今年的主题为:“改善睡眠,改善生活,改善地球”。
很多人被睡眠问题困扰,其实失眠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,但改善睡眠质量却是每个人都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。
关于睡眠,这些误区你知道吗?
误区一:失眠=失眠症
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曾有过失眠的经历,但并不是说失眠了,就是患上失眠症了。
只是当失眠引起的症状维持两周以上,且一定影响到白天的社交活动时,可以称之为“失眠症”。这时一定要及早就医。
但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失眠就给自己扣上失眠症的帽子,越是在意失眠,越容易引起精神紧张,这样更会导致晚上睡不好觉。
误区二:睡得时间长=睡得好
并不是说睡得时间长就说明睡得好,睡得时间短就表示睡得不好。不能把睡眠时间长短作为睡眠质量是否好的判断标准。每个人有个体差异,判断睡眠质量,要看早上醒来后是不是体力、精力都得到了恢复,头脑是否有清醒的感觉,白天的工作是否有效率。
误区三:睡眠可以补回来
有些人认为一天不睡不要紧,后面几天多睡会儿就可以补回来。
有一句健康谚语:“一夜不睡,十日不醒。”意思是说一个晚上不睡觉,即使是睡上十日,也无法把一个晚上不睡的损失补回来,所以说睡眠是绝对补不回来的。
误区四:白天补觉
很多人熬夜玩手机、打游戏,常延迟起床时间来补偿睡眠,长此以往会形成习惯性晚睡晚起的恶性循环。
误区五:打呼噜=睡得好
很多人认为打呼噜的人睡得香,其实并非如此,打呼噜时出现的呼吸暂停可以导致身体各个器官缺氧。
误区六:完全相信睡眠手环
目前市面上售卖的睡眠手环,对于睡眠分期存在很大误差,但对于判断入睡或醒来时间相对较为准确。
来源:健康中国 |